1.天然气的发展状况

2.天然气存量气与增量气并轨是什么意思

3.管道天然气

4.天然气概念股龙头一览

5.从近年能源利用结构看我国能源政策取向

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20年走势_中国天然气价格涨了吗

中国需要天然气每年不断提升,呈上升趋势。产量增长已跟不上需求的急速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从2006年我国天然气开始进口,进口量逐年上升,天然气进口通道不断完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3年,随着中缅管道建成投运,广东珠海、河北唐山和天津浮式LNG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西北、西南、海上三条天然气进口通道初步建成。天然气进口量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口量5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对外依存度突破了30%升至31.6%,比上年同期增加2.8 个百分点。

2013 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2014年,消费量将达1860亿立方米,进口量达到630亿立方米。未来我国天然气需求还将不断上升,基准情景下,2015年需求可能达到2000亿立方米,2020年达30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将接近 50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天然气的发展状况

国内外价差倒逼天然气价格改革

又一条天然气大动脉初步成型。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管线主体焊接工程昨天在甘肃瓜州县宣告完工,这标志着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今年底将用上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而西气东输二线南抵广州、深圳等地,2012年全线通气,其中输送往泛珠三角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而作为我国第一条引入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从土库曼斯坦而来的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将远高于西气东输一线(国内油气田)供气价格。那么,如何缩小国内外天然气价差,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这些正是目前推进的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焦点议题。

年底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入华

昨日,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管线主体焊接完工仪式在甘肃省瓜州县举行,为西段年底建成投产、按期接收境外天然气打下基础。

“西气东输二线连接中亚进口气源和国内塔里木气田、吐哈气田、长庆气田等,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达上海,南抵广州、深圳等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副总经理廖永远表示,西段工程是指从新疆的霍尔果斯到宁夏的中卫,长2410公里;东段干线指中卫-广东、香港段,长2477公里。2012年全线通气,其中,输送往泛珠三角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廖永远介绍,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作为我国第一条引入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西端与在建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途经14个省市自治区,南至广州,东至上海,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总长度近万公里,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总投资约1500亿元,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承建并运营。这是继西气东输一线、陕京二线、川气东送工程之后我国又一条天然气大动脉。

但这仍赶不上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据社科院《能源蓝皮书》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分别达到1500亿立方米和2400亿立方米。国内主要用气城市供需缺口也逐年扩大。随着西气东输二线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有望在2011年实现天然气管网化。

第三次天然气价格改革渐行渐近

随着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即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进入国内,缩小国内外天然气价差,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成为最近一次天然气价格改革面对的焦点议题。

据了解,目前西气东输一线的平均气价为0.79元/立方米,到达上海的门站价格只有1.4元/立方米,终端用户价格为2.5元/立方米。

与此相比,西气东输二线输送的天然气来自土库曼斯坦而非国内油气田,需要考虑到国内外的天然气价差。西气东输二线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到达中国边境霍尔果斯首站时,其价格就已经超过了2元/立方米。西二线管输费在1.6元/立方米以上,到上海、广东等城市门站价格每立方米至少是3元。如果加上城市配气费,终端销售价格将远高于西气东输一线供气价格。

据了解,目前国内天然气生产企业单位完全成本已经由2004年的600元/千立方米增长到2008年的800元/千立方米。

“上游企业有了赢利空间,才能解决目前勘探开发不足、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为整个市场供应奠定稳定基础。价格不仅是调节供需关系的杠杆,而且是增加探明可采储量和产量的基本动力。”中石油集团人士这样来评价正在推进的天然气价格改革。

中国政府网于5月25日公布了《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天然气价格改革草案已上报。

市场普遍预测,此项改革旨在将国内天然气价格与进口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价格更紧密挂钩的定价机制正在考虑当中。据业内人 士分析,尽 管目前尚无细节公布,但国家发改委对于价格正在研究中,会参照国际惯例,考虑国内实情,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也要体现其价值所在。

天然气价格改革,过去已经有过几次。2005年以前,国内实施计划内、计划外天然气双轨制价格。2005年以后,发改委将天然气出厂价格归并为两档,川渝气田、长庆、青海、新疆(不含西气东输天然气)油田的全部天然气,以及大港、辽河、中原等油田计划内天然气,实行计划一档价格,其余地区实行二档价格。这两档价格基本上参照了原来双轨制下的价格模式。

2007年11月,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表示为限制工业用天然气过快增长以及汽车用天然气的盲目发展,将针对工业用户的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上调400元/千立方米。

天然气存量气与增量气并轨是什么意思

在70年代世界能源消耗中,天然气约占 18%~19%。

2006-2010年,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由3.0万亿立方米增至3.8万亿立方米,增长25.90%;天然气产量从586亿立方米增至968亿立方米,增长65%。

2011年1-10月中国天然气产量达到8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0%。尽管储量及产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仍满足不了国内天然气市场消费需求。

天然气供应量的增长不及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国内天然气供需不平衡,导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不断攀升。2011年1-10月,我国进口天然气约2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近1倍。

十二五”期间,新建天然气管道(含支线)4.4万公里,新增干线管输能力约1500亿立方米/年;新增储气库工作气量约220亿立方米,约占201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9%;城市应急和调峰储气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

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为大动脉,连接四大进口战略通道、主要生产区、消费区和储气库的全国主干管网,形成多气源供应,多方式调峰,平稳安全的供气格局。

从2007年到2012年六年间,全国省会城市天然气零售终端均价(剔除车用天然气价格)从2007年的2.22元/立方米上涨至2012年的2.76元/立方米,涨幅仅为2.4%。随着天然气进口量不断增加,进口气价格与国产气价格倒挂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天然气业务的亏损也越来越严重。

从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我国天然气年进口均价从每吨322美元上涨至543美元,涨幅达到68.6%。限气后,很多地区将出现较大的供气缺口。由于华北油田和大庆油田主要是负责向内蒙、冀中、陕甘宁等地供气,因此此次限气,北方供气缺口较为明显。

2013年,燃气价格形成市场化的机制后,以形成资源供应保障,天然气价格改革很有可能在逐步推广到其他省市。

从2010到2015年,五年中全国新增燃气电站3000万千瓦,CNG/LNG汽车的陆续上市。全国加气站也在陆续增加中,西气东输沿海液化天然气年接收能力新增5000万吨以上。到2015年建成超过1000个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区,详见前瞻《中国天然气产业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2016年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创10年新低。我国天然气行业正面临资源过剩和基础设施不足两方面的挑战。

报告称,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估计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创近10年新低。国内天然气受压产影响,估计全年产量为1318亿立方米,增长3.5%,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天然气进口量达324亿立方米,增长4.7%,对外依存度升至32.7%。

报告预计,2016年,天然气价格下调和环保趋严将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速回升。预计天然气需求量将突破2000亿立方米。由于国内储气调峰能力不足,夏季限产、冬季限供的问题仍可能发生。

预计2030年前,天然气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与煤和石油并驾齐驱。到2040年天然气的比例将与石油持平,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加60%,但煤炭和石油消费将处于逐步下降趋势,天然气的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非常规天然气的出现和大发展必将支撑天然气继续快速发展,最终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能源。

管道天然气

核心提示: 按照天然气价格改革“三步走”战略,今年内将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的价格并轨。气价实现并轨后将实施市场化调整,并与可替代能源价格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水平,意味着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增强,有利于燃气分销商对下游用户的拓展,天然气的需求增长有望提速。

(中国商网讯)据东莞证券报告,近期燃气板块表现活跃。存量气和增量气将于今年内实现并轨。发改委早于2013年7月出台了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区分了存量气和增量气,将增量气门站价格一步调整到与可替代能源价格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水平,存量气价格调整分3年实施。按照天然气价格改革“三步走”战略,今年内将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的价格并轨。目前存量气价格为1.81-2.86元/方,增量气价格为2.29-3.32元/方,二者之间有0.46-0.48元/方的价差。 自去年8月份以来,WTI原油价格已经跌近50%,市场普遍认为油价大幅下跌为天然气价格并轨提供了一个契机,预计气价调整的时间点可能在今年2季度。由于油价大幅下跌,价格并轨预计将带来增量气价格下调,存量气价格上调,而存量气的涨价幅度很可能低于此前预期。气价实现并轨后将实施市场化调整,并与可替代能源价格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水平,意味着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增强,有利于燃气分销商对下游用户的拓展,天然气的需求增长有望提速。

近两年天然气消费增速持续下滑。2014年1-12月,天然气产量127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天然气进口量57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7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受制于上游气价上涨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近两年天然气消费增速持续下滑。(邓大洪)

天然气概念股龙头一览

不知道您是哪里的用户,我们这里的民用天然气平均价格只有1.8元/m3左右,没有你说的那么贵的。其实天然气比现在的人工煤气更划算,天然气的热值可以达到8600-11000大卡,而人工煤气也就4000大卡每立方左右,他们的比值大概是2.3到2.4左右。而且天然气主要成份是甲烷(95%以上),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尽管生成微量的二氧化硫,这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天然气价格也有上涨的趋势,“关于天然气价格改革,目前一共有6套方案。”3月12日,在北京举办的2009天然气市场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权威人士证实,国家发改委正组织专家,对这些方案进行论证。

改革方案与国际天然气价格逐渐接轨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国家能源局的官员此前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将是2009年工作重点之一。

“与国际接轨理顺价格的过程,就是涨价的过程。”上述权威人士向本报透露,明年初,以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为主气源的西气东输二线就要建成通气,中方必须提前拿出价格应对方案;最迟到下半年,负责西气东输计划的中石油就要拿国家批准的定价方案和用气地方政府进行价格谈判。

以西气东输二线建设为契机,天然气价格改革提上日程。气价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与国际对接和末端用户的承受能力之间寻求新平衡。

因为关系国计民生,估计国内天然气价格的上调会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从近年能源利用结构看我国能源政策取向

天然气概念股龙头一览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2070亿立方米,综合保供能力要求达到3600亿方以上,供需缺口约为1,530亿立方米。今年来环保高压之下,“煤改气”政策将继续推广加速。其中工业锅炉改造和城市燃气取代烧煤供暖将带来天然气需求的主要增量。常规天然气开采量稳步提升,非常规天然气带来边际增量。

国内天然气上游开采仍然由三大石油国企牢牢把控。国家政策导向和原油价格上涨大环境之下,三桶油将持续加大上游勘探开发资本开支。2017年全国常规天然气产量133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1%,未来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随着开采技术进步以及成本降低,非常规气的开采量也在迅速扩大。未来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进口LNG百花齐放,为我国天然气带来边际增量。

东方证券指出,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将加速管网建设,天然气行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预计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将于今年下半年成立,将提高天然气管道集输效率、丰富上游天然气供应渠道,建立起下游充分竞争的销售市场。天然气行业发展将加速,同时18到20年还需新建天然气管道2.7万公里,利好油服建设公司。

深圳燃气2018年年报点评:天然气销量增长带动业绩提升

深圳燃气601139

研究机构:上海证券分析师:冀丽俊撰写日期:2022-04-28

天然气销量增长带动业绩提升

公司主营业务为城市管道燃气供应、液化石油气批发、瓶装液化石油气零售及燃气投资业务。截止2018年底,公司管道燃气用户总数达326.37万户,其中深圳地区205.88万户,深圳以外地区120.49万户。全年管道燃气用户净增36.94万户,其中深圳地区净增17.35万户,深圳以外地区净增19.59万户。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27.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5.2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6.24%。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天然气销量的增长。

2018年,公司天然气销售收入79.71亿元,同比增长26.31%;销售量27.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39%。其中,管道天然气25.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24%。

深圳地区管道天然气销售18.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9%;主要是电厂天然气销售量增长所致,全年电厂天然气销售量为8.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47%。

公司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收入25.60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销售量63.73万吨,同比下降10.10%。

毛利率稳定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0.9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22个百分点。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100.71亿元,同比上升16.62%;其中管道燃气、天然气批发、石油气批发、瓶装石油气业务,成本增幅分别为30.95%、15.84%、1.1%、13.63%。毛利率分别为23.74%、5.80%、3.43%、35.62%,分别变化了-2.35、1.38、-1.24、-1.91个百分点。

储备与调峰库即将投产

公司投资兴建的深圳市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年周转能力为10亿立方米,预计将在今年投入运营,有利于增强公司的调峰和周转能力,错峰储备也有利于降低购气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一季度业绩小降

一季度,公司天然气销售量为6.32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6.36亿立方米下降0.63%,其中:电厂天然气销售量为0.67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1.10亿立方米下降39.09%;非电厂天然气销售量5.65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5.26亿立方米增长7.41%。由于电厂天然气销量大幅下降,一季度业绩小幅下滑。

风险提示

天然气销量低于预期、油价波动、能源供应风险等。

投资建议:

未来六个月内,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我们预测2022-2021年每股收益为0.41元、0.45元和0.48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为14.47倍、13.24倍和12.28倍,公司估值低于行业平均估值,维持公司“谨慎增持”评级。

新天然气:财务费用拖累一季报增速,看好煤层气量价持续齐升

新天然气603393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分析师:刘晓宁,王璐撰写日期:2022-04-29

因合并亚美能源,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气价成本及财务费用增加拖累业绩增速。因2018年期末合并亚美能源,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11%。因供暖季天然气采购成本增加,公司一季度营业成本3.92元,同比增长62.59%。且因购气成本未全部传导至下游用气户,拖累公司在新疆的燃气分销业务盈利能力。公司2018年4月新增15亿银行贷款用于收购亚美能源,本期一季度较上年新增利息支出。气价成本及财务费用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723万元,同比增长4.79%。

亚美能源持续新增钻井,开发规模长期具备成长空间。2018年潘庄区块完成钻井63口,较2017年增加8口。因历史原因原由中联煤层气运营的34口井,于2018年11月起,正式划转至亚美,每天为潘庄增加6万m3产量。近年来亚美能源持续新增钻井,产气规模可持续提升。去年10月发改委核准马必区块南区煤层气开发方案。最新发改委政策将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开发方案由审批制变更为备案制,利好公司开拓新区块,长期具备成长空间。

国际油价上涨支撑煤层气气价,有望提升亚美能源盈利能力。2018年12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至74美元/桶左右,涨幅超过45%。国内煤层气价由市场供需决定,与国际能源价格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可支撑煤层气气价,有望提升亚美能源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参考一季报情况,我们下调预测公司2022-2021年业绩为4.54、5.59和6.60亿元(调整前为5.33、6.29和7.4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4、11和10倍。天然气消费持续高增长,煤层气开发新政有利于公司长期扩张。公司估值低于行业平均,维持“买入”评级。

盈利预测:调整公司19-20年归母净利润为608.84/605.81亿元(原值为626.06/626.59亿元),新增2021年利润643.90亿元,对应PE为12/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下行、炼油行业景气下行

蓝焰控股:年报符合预期,一季度气量增长

蓝焰控股000968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分析师:陈青青,武云泽撰写日期:2022-04-24

2018年业绩增长39%符合预期,2022Q1业绩增长15%

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22.57%至23.33亿元,归母净利润+38.66%至6.79亿元,位于业绩预告6.2-6.9亿元的上半区间,业绩承诺完成率104.33%。公司2022Q1营业收入+17.55%至4.07亿元,归母净利润+14.87%至1.26亿元。

老区块销量微降、售价明显提升、成本持续下行;期待新区块进展

2018年公司煤层气产量+2.16%至14.64亿方,利用量+5.50%至11.50亿方,销售量-1.86%至6.87亿方。我们测算公司2018年平均不含税气价+0.12元/方至1.72元/方,平均采气营业成本-0.04元/方至0.46元/方。在老区块销售量微降、排空率略增的同时,2017年中标的4个新区块已经有3个点火出气,柳林石西/武乡南/和顺横岭完钻34/13/3口井,压裂18/10/1口井。我们期待2022年内有新区块从探矿权阶段转入采矿权阶段,贡献气量与业绩。

19Q1新气井投运带动气量增长,期待后续新区块进展

2022Q1,公司营业收入+17.55%至4.07亿元,主因是售气量价齐升;营业成本+24.55%,主因是在建工程转固带来折旧增长,我们判断当期有新气井投运。公司当期其他收益+16.22%至7009.69万元,判断主要为售气补贴提升贡献。

工程业务体量扩张,占毛利比重上升至32%,为年报增长主因

全年新建气井收入+79.64%至8.43亿元,毛利率+4.49pct至40.17%,主因施工量增加;气井维护收入-0.18%至2.82亿元,毛利率-10.82pct至16.77%。工程业务占总毛利(含补贴)比重+7.45至31.78%,为年度业绩上升的主因。

山西燃气集团推进重组,有望为上市公司对接更多资源

山西正推动国企改革,新成立的山西燃气集团拟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构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优化。公司作为其旗下唯一上市平台,有望借助燃气集团的资源,快速发展煤层气开采主业,加快管网互通,促进煤层气产业链完善。

投资建议:期待新区块进展及山西燃气集团资源对接,维持“买入”

预计公司2022-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7.97/10.69/13.67亿元,对应动态PE为17x/13x/10x,维持“买入”评级,合理估值16.48-16.58元。

风险提示:勘探开采不达预期,山西燃气集团整合不达预期,气价下行。

广汇能源:18年业绩符合预期,19年业绩增量有保障

广汇能源600256

炼油板块业绩大幅下滑,成品油需求弱势板块业绩承压:一季度炼油板块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2.7%,达到6178万吨,成品油产量同比增长3.8%达到3944万吨,但经营收益仅为119.63亿元,同比下滑37.06%(去年同期为190.07亿元)。从财报上看,联营及合营企业业绩下滑导致投资收益下降20.70亿元,此外非套期衍生金融工具浮亏增加23.52亿元也拖累炼油板块业绩。从油品消费上看,柴油产量、消费双双负增长,汽油增长较为稳定,整体需求一般。从历史数据上看,炼油板块单季度业绩119亿元也大幅落后于过去三年的均值水平。

勘探与开发资本支出大幅增长:Q1资本支出人民币119.14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55.62亿元,主要用于涪陵、威荣页岩气产能建设,杭锦旗天然气产能建设,去年同期64.14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15.97亿元。2022年预计全年勘探与开发板块资本支出达到596亿元,持续的资本支出将一方面推动天然气产量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为我国能源安全结构的调整作出贡献。

盈利预测:调整公司2022-2020年归母净利润25.81/31.72亿元(原为23.01/25.74亿元),新增2021年归母净利润33.8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0/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天然气价格下滑、甲醇价格下跌。

杰瑞股份:2022年一季度淡季不淡,业绩表现高增长

杰瑞股份002353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分析师:罗立波,刘芷君撰写日期:2022-04-29

事件:公司公告2022年一季报4月24日晚,公司公告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Q1公司实现收入1,012百万元,同比增长30.3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0百万元,同比增长224.56%,符合此前的业绩预告。

2022Q1淡季不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2018年Q1~Q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百万元、152百万元、177百万元和435百万元。从历史情况来看,第一季度往往受到春节因素影响,确认业绩较少。2022年Q1,行业需求持续旺盛,淡季不淡,公司依然在第一季度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从毛利率来看,2022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2.41%,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较2018年全年毛利率(31.65%)也有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在持续改善的过程中。

推进业务良好发展:根据公司官网消息,近日,公司与巴基斯坦油气开发有限公司(OGDCL)签署了Nashpa增压站EPC总承包项目,项目金额约合人民币近2亿元,标志着杰瑞压缩机组的成橇能力再次赢得国际认可。4月20日,公司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成功实现了全套电驱压裂装备的现场启机联动。无论是在拓展海外市场还是推进现有产品技术升级,公司都在持续推进业务发展,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中石油加大资本开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在国家强调能源安全的战略背景下,表现积极。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开发加快,对大型压裂设备需求旺盛。在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油股份(00857.HK)披露的2018年年报中,2022年勘探与生产板块计划完成支出2282亿元,同比增长16.37%,其预算规模甚至超过了在2014年行业景气高点时的资本开支预算。2022年压裂设备行业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丁锋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石油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第一大能源以来,其战略地位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1993~2003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从757.6百万吨增至1049.1百万吨,增长291.5百万吨;而我国从1993年再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急剧上升,从1993年的140.5百万吨上升至2003年的275.2百万吨,增长134.7百万吨(占全球总增量46.2%,比10年前增加了28个百分点),且对境外石油的依存度逐年加大,2003年达36.4%。可见,油气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且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受欧佩克的限产和美伊战争的影响,国际原油供应一度紧张,再加上西方有些机构的炒作,致使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2003年连续突破30美元、40美元、50美元和55美元大关。面对如此高的油价和增幅如此高的石油需求(尤其是进口量大增,对外依存度已呈逐年加大的态势),人们不禁要问,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结构到底如何?如此高的油价对我国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爆发新的石油危机,是否会对我国造成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甚至更大的打击?带着这样的疑问,根据BP公司的统计资料,笔者对比分析了前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和近1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利用结构和近10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的变化,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我国能源政策取向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一、石油危机时期部分国家的能源利用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清楚地认识到石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对石油的勘探开发。经过20多年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致使能源利用结构呈现出“一头沉”的现象。

如表1所示,1971~1972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美、法、德、英、日等发达国家在初级能源消费中,石油占了很大比重。比重最大的是日本(75.6%),其次是法国(66.6%)、韩国(61.9%)、英国(51.2%)、德国(47.4%),比重最小的是美国(44.2%);而我国和印度的主要能源是煤炭(中国79.3%、印度57.4%),石油所占比重较小(我国16.2%、印度31.3%)。在随后不久爆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中(1979~1980年),上述6国在初级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要能源,日本(66.4%)、韩国(62.4%)、法国(57.5%)、美国(43.6%)、德国(41.4%)、英国(40.0%);而我国石油所占比重则上升至20.6%(印度30.7%),煤炭比例下降至73.6%(印度55.5%)。可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性相当大,这也是造成发达国家经济在石油危机时期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这期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由于对石油的依赖性不是很大,自然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大,更何况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表1 石油危机时部分国家的初级能源消费结构(%)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计算所得。

二、近10年来部分国家的能源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对石油过分依赖的惨痛教训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开始调整本国的初级能源利用结构(主要是运用新技术开发天然气资源、核能、水电等),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力度则有所加大。20多年来,虽然石油在各国的初级能源消费中仍占据主要位置,但是相对于19世纪80年代,其比重已有所下降(见表2)。与1980年相比,以2003年为例,美国消费石油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1993~2003年基本上维持在39%左右),天然气、核能上涨4个百分点;法国的变动幅度较大,石油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1993~2003年基本上在37%左右),核能比重上涨21个百分点(比石油所占比重还多2个百分点,已成为第一能源),煤炭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德国石油和煤炭比重分别下降4个和13个百分点,上涨则主要是天然气(9个百分点)和核能(8个百分点);英国在大力减少对石油(下降6个百分点)和煤炭(下降18个百分点)的依赖的同时,加大了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上涨18个百分点),核能上涨5个百分点;日本的石油比重尽管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但依然占50%左右,天然气(上涨7个百分点)、煤炭(上涨6个百分点)、核能(上涨5个百分点)占据了日本初级能源的另一半;韩国的石油比重与日本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其利用煤炭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而核能的利用比重上涨10个百分点;中国和印度初级能源利用结构则变化不大,对煤炭利用的依赖性下降的幅度基本上由石油来弥补,主要能源依然是煤炭(中国67.9%,印度53.6%),石油所占比重与1980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中国23.4%,印度32.8%),核能、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依然不大。

表2 近10年部分国家初级能源消费结构(%)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计算所得。

三、近10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情况

目前,尽管部分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初级能源利用结构“一头沉”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石油依然是第一大能源。煤炭地位下降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资源。以下是1993~2003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量对比情况。

1.石油消费情况

如表3所示,中国、印度、韩国、中东地区、美国的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增幅较大的分别是:中国96%(达2.75亿吨,跃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总消费量的7.6%),印度81%(1.13亿吨),中东地区20%,韩国33%。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增幅为16%,达9.14亿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5.1%),依然是世界石油消费的第一大国。俄罗斯降幅最大(34%),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则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幅度不大。与石油危机时期相比,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依赖性却在加强。

表3 部分国家和地区10年来石油消费量情况 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

2.天然气消费情况

如表4所示,单从增长比重上看,我国增长速度最快(增幅102%),印度(89%)、中东地区(87%),美国增幅最小(5%),其他国家增长速度都不很突出。但若从消费的总量来看,则正好相反,美国(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4.3%)、俄罗斯(占15.7%)、中东地区是消费大户,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也仅仅比韩国、印度多一点。

表4 部分国家和地区10年来天然气消费量情况 单位:10亿立方米

续表

资料来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

3.煤炭消费情况

如表5所示,1993~2003年,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费呈递减趋势(其中英国降幅最大,为27%;德国降幅最小,为11%),韩国、印度、日本、中国、美国的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增幅最大的韩国高达97%,几乎翻了一番;美国的增幅最小,为15%;我国的增幅为40%)。我国的消费总量和增长量都居第一位,其中2003年消费总量为799.7百万吨油当量(居第二位的美国为573.9百万吨油当量),比10年前增长了229.4百万吨油当量(美国增长74百万吨油当量)。可见,煤炭依然是我国利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表5 部分国家和地区近10年来煤炭消费量情况 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资料来源: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

四、基本结论及相关建议

通过对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和近10年初级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量变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石油依然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其战略价值在短期内不会衰退;煤炭虽然在发达国家已不再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发展中国家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发达国家石油比重的下降量基本由天然气补充,而发展中国家对天然气的开采尚在起步阶段;核能是另外一种新型能源,但由于开发技术难度大,目前只有法国的利用水平较高(2001年以后已成为本国的第一大能源),其他国家的利用程度虽有提高,但增幅并不大。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取代石油、煤炭重要战略地位的将是天然气与核能。由于石油在各国初级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远低于前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就算是爆发新的石油危机,对大部分国家的影响也远远达不到前两次石油危机的危害程度。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的大量需求,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天然气和核能的开发利用,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性,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这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的需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二十年内我国对石油的消费量还会增加,但总的目标应该是:到2020年,在初级能源利用结构中,石油比重不能超过30%,煤炭比重降至40%左右,核能占10%左右,天然气占15%左右,并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风险打好基础。

2.对石油开发利用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立安全供应体系,保障石油安全

我国石油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国内外石油资源、供需状况以及石油安全对策等3大因素。我国应在准确把握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特点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石油安全观,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一是建立多元化的石油境外供应渠道(主要是在稳定中东的基础上,加强远东地区,开拓非洲市场);二是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争取在海域和南方碳酸岩盐地区有新的突破,研发替代产品能源和新能源;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上石油期货和现货交易,从市场和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石油产品;四是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和预警体系建设。

3.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实现对能源的统一管理

目前,在我国能源管理中既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又存在交叉与重叠现象(石油、天然气的管理职能分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管理,同时3大石油公司也有部分政府职能),致使在管理和政策上难免会出现部门利益冲突和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发生。应该将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集中起来,收回企业保留的行政职能,树立大能源观,从国家综合利用各种能源的角度出发,组成综合的能源管理部门,建成服务型政府。主要职能应该是:加强对煤、电、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的统一宏观调控,制定综合发展战略,实施综合管理,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打破垄断,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保证市场公平有序竞争,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4.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努力降低对外依存度

我国2003年进口原油9112万吨(今年将会超过1亿吨),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33.1%。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进口的依赖性将会进一步加大,风险也会加大。因此,必须以“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鼓励节约和替代,促进能源结构合理化发展”为总原则,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最近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和“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对于在我国陆地新区和海域寻找突破很有好处,应该继续加强。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动态评价系统与调查评价数据库,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力争发现大油田,建立新的能源供应基地,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程度,降低国民经济发展的风险,既促进地区间的和谐发展,又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作者简介

丁锋,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