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然气适用哪些行业

2.现在抛光砖是不是不流行了,大家都选的什么

天然气价格暴涨影响_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陶瓷企业吗

从高速发展步入平缓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瓷砖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产量为45.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2013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瓷砖产量达到7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4.6%。这与2012年1月预测的2012年瓷砖产量增长在5%以下,以及2013年1月预测的2013年瓷砖产量增长大约在5%左右基本相符。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瓷砖行业已经从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步入了平缓的发展时期。这一平缓发展期,可能不是一年两年,也许我国瓷砖行业以后很难再看到两位数增长的时代。

2.话说瓷砖产量过剩与表现

许多行业人士都认为年人均陶瓷砖消费6平方米是一个临界数据。目前我国年人均陶瓷砖消费大约就是6平方米[(年产量-出口)/人口],换句话说,我国瓷砖产量处于过剩边缘。

尽管如此,陶瓷砖产量的过剩并不恐怖。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必然,我国瓷砖产量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产量过剩”的包围下发展,似乎永远没有过剩,但这是不可能的。我国的陶瓷砖行业几乎是100%的民营企业,充分竞争,趋利导致过剩,市场调节提升。更何况,陶瓷砖产品属于个性化产品,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全行业产品过剩,更不会出现全行业亏损。2013年上半年产量仅增长5.8%,但喷墨印花机的增长超过50%,意味着喷墨印花产品增长将超过50%。

怎样理解正在或即将出现的陶瓷砖产量过剩?可能各有各的见解。我看来,现阶段我国陶瓷砖产量过剩更多的表现为:政策性过剩;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动态性过剩;相对过剩等等。

政策性过剩,主要就是国家出台影响宏观经济或房地产发展的政策,造成房地产成交大量下挫,如:全面积征收房地产税,房地产大面积限购,“国20条”等等,而造成陶瓷砖产品销售萎缩,但政策取消后,又出现井喷。最近国家限制楼堂管所建设,直接导致不少新上陶板、薄板生产线受到销售的压力。

阶段性过剩,整个行业本身比较饱和,由于特大季节性变化,如:洪涝灾害、冰冻灾害、或农忙季节,而使陶瓷砖产品出现较大面积、大量滞销,产品积压。

结构性过剩,某种、某类产品大量过剩,如:全抛釉产品、微晶石产品大行其道,大量取代传统抛光砖产品,而使抛光砖产品出现过剩,大量私抛厂倒闭;地爬墙流行,而是传统瓷片出现过剩。

动态性过剩成为常态,由于我国瓷砖产量基数巨大,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大理石瓷砖、喷墨印花砖等多种品种中,今年几类产品表现过剩,明年另几类产品过剩。

相对过剩,由于陶瓷砖产品是极为个性化的产品,整个行业几乎都由民营、私有企业分散构成,市场经济主导、行业充分竞争,行业自身具有极强的应对调节能力,各时期出现的过剩多是相对过剩,容易调整度过。

历史上2005年西班牙年人均瓷砖消费量达6.7平方米。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向上的趋势来看,表明我国瓷砖产量还有一些增长空间,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产量增幅渐缓,过剩趋势渐明。

3.瓷砖出口量增、价涨、平均单价升

2012年全球瓷砖产品贸易总量约22亿平方米,中国瓷砖出口约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一半,2012年陶瓷砖产品的出口平均价格持续上扬,达到5.85美元/平方米(增长1.16美元/平方米),均价同比增长24.73%;其中:地砖(包括瓷质砖、细炻砖、炻瓷砖、炻质砖)平均提高86美分,增长

15.25%;釉面砖(陶质砖)提高1.37美元,增长33.74%。2013年上半年陶瓷砖出口平均单价继续大幅度提升,达到6.93美元/平方米,增长1.08美元/平方米。表2的数据也同时表明: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我国瓷砖出口量的增长幅度较前几年大幅减缓,仅个位数增长。

出口额与平均单价大幅增长,可能是与业内人士多年所期盼的结果,特别是2012年与2013年上半年,提升幅度每平方米都超过1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都是我国陶瓷砖产品质量与品牌提升的贡献,可能更多是因为近年人民币汇率与价值的变化。也就是说这两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最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仅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接近2%。对内人民币贬值具体体现在:原材料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同时还增加了国内对制造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提高,增加了陶企的生产制造成本。

4.我国瓷砖出口不断遭遇发倾销

2001年,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立案反倾销调查,拉开踉中国陶瓷砖反倾销的序幕。2003年2月4日,印度对中国企业征收8.28美元/平方米的反倾销税,为其他国家对中国陶瓷砖反倾销树立了一个“榜样”。

2005年,韩国对华陶瓷展开立案调查。2006年4月对中国陶瓷砖产品仲裁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应诉或主动应诉企业,最低税率为2.76%,最高为

7.49%,其他非抽样企业则享受13.3%的加权平均税率。2011年5月,韩国宣布延长征收针对中国产陶瓷砖的反倾销关税,延长期限为3年,征收的反倾销税在9.14—29.41%之间。

2006年6月,巴基斯坦对我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征收14.85%—23.65%税率不等的反倾销税,期限为五年。

2009年12月,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正式立案,对所有中国出口至泰国的釉面和未上釉瓷砖均进行反倾销调查。2011年5月,泰国对华陶瓷砖反倾销案终裁前的税率确定:其中48家未抽样出口制造商获得的反倾销税率为4.58%。

2010年6月16日欧盟27国对中国瓷砖启动反倾销调查,2011年9月17日欧盟27国的终裁:对部分中国陶企实行26.3%—36.5%的进口关税,其他实行普遍税率69.7%的惩罚性关税。

2011年7月25日阿根廷工业部通告我国,称其已收到国内业界的书面申请,要求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未上釉地砖和饰面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2012年8

月28日,决定对我瓷砖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4.62美元/平方米,有效期6个月。2011年8月16日,另一个南美国家秘鲁也相继提出要求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但最后决定停止对中国陶瓷砖(小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1年9月6日,巴西外贸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的瓷砖关税从15%提高至35%。2013年7月8日,巴西对中国瓷砖展开为期40天的反倾销调查。

5.我国瓷砖出口与反倾销的一些思考

我国瓷砖最具竞争力,拥有最好的性价比。世界广泛需要中国的瓷砖。十多年以来,我国陶瓷砖出口一直是:量增、价涨、平均单价上升,但近两年出口的增幅也在下滑。目前我国瓷砖行业,仍是一个非出口依赖的行业。到目前为止,产品出口比例仅12%,出口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人均瓷砖消费接近或超过6平方米时,随着产量的增加,扩大出口或到国外办厂可能是中国瓷砖行业继续扩张发展的方向。中国陶瓷砖出口的最大障碍是国内陶企间的恶性竞争和国外陶瓷行业的反倾销。反倾销将常态化,应做出各种应对预案。

韩国几乎没有抛光砖产业。2006年对中国所有陶瓷砖提出反倾销调查,为什么不提出:其调查诉讼对象不精确,而推翻其立案?2011年日落复审,延长三年,凭什么征收的反倾销税进一步加重?仅仅是怀疑反倾销五年间我国陶瓷砖都是以最低税率的出口厂家出货?但我们自己有没有严格控制?

2010年欧盟27国启动反倾销。实际上,超过20个欧盟国家几乎没有陶瓷砖产业,为什么我们不游说这些国家的、进口商、商会反对欧盟反倾销立案?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而现在正在进行的日用瓷欧盟反倾销,瑞典等一些欧盟国家的商会组织就公开提出了反对意见。

2011年巴西已经将来自中国的陶瓷砖关税从15%提高到35%,我国海关有没有监管对巴西的陶瓷砖出口单价变化,有没有陶企与出口商进行桌底交易,压低单价逃避高额关税?

2012年泰国突然成为成为我国陶瓷砖第三大出口国,达到4311万平方米,而2009年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仅1942万平方米,是否有陶企借泰国出口(暗箱操作)欧盟?几年后的日落复审准备如何对待?

对反倾销我们有多少预知?为什么每次都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协会等有关部门应该监控什么?有可能做出具体应对预案?又怎样对待日落复审?日落复审是有准确日期的,有应对预案吗?

面对我国瓷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的瓷砖进行反倾销调查诉讼将常态化,我们应该寻找系统的应对措施。

6.营销新动向

渠道下沉:三四线市场全面发展,经销商扁平化扩大,县、镇级的分销商纷纷独立扁平,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进一步繁荣了三、四线市场的瓷砖产品销售。

工程比例上升:精装房比例不断加大,如:万科地产现在是100%的经装修房;现在广州、深圳超过50%的新建住宅都是经装修房;沈阳已经出台二环内不允许毛坯房的政策。经济适用房大量增加,档次也不断提升。

品牌集中度增加:尽管陶瓷砖行业由于产品的品种花色众多,消费层次从高到低差异极大,不太可能像水泥、玻璃行业形成寡头。但近年来的发展,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鼓励了品牌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方向。

多产品、多品牌、多店面经营:经销商为了更好地占有市场,逐步扩充自己的经营品牌,从单一产品向多个产品,从单一的品牌向多个品牌,从单一店面向多个点面发展。如:杭州东箭建材旗下代理了TOTO、箭牌、东鹏、金意陶、法恩莎、安华、美加华、高宝、万斯敦品牌,在杭州辖区内有加盟店60余家,经营面积达到50000平方,同时还拥有分销商150余家。而总部在北京的远东神华目前经营的品牌有法恩莎、安蒙、欧神诺、L&D、冠珠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跨地域连锁经营模式:华耐集团是国内最早实现陶瓷建材连锁化经营的企业。华耐集团旗下最大的体系——华耐立家建材连锁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瓷砖零售企业,也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建材流通企业之一。2010-2011年度,华耐立家建材连锁得到迅猛发展,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山东、江苏、山西、河北、安徽、云南等地建起246家自营店、103家加盟店、176家分销商,成为集家居建材流通、卫浴制造、整体家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大企业。2012年华耐立家陶瓷方面的销售超过20亿元,如果作为单一陶企规模可以进入前十的水平。类似的还有广东惠泉美居北京远东神华。

混合营销体系组合:混合营销体系组合,主要是部分陶企调整一贯的区域代理体系而融入部分地区的分公司制。随着精装修房的比例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销售不断增加,分公司溶于区域经销代理制的营销体系开始出现。陶瓷砖产品营销整体战略的调整与各种方法的尝试主要是围绕着品牌、渠道、终端的建设。这几年不少陶企都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虽然有些开始是因为对一些地区经销商的业绩不满意而作出的调整。比较典型的东鹏陶瓷,目前在上海、广州、深圳、西安、萨索罗等地设立分公司,近几年并取得不菲的业绩。一些大型陶企的产品营销将可能集区域经销、分公司体系、建材超市、电子商务于一身,寻求最大利益化。

7.瓷砖产业新格局

在经历了多次建陶产业转移之后,我国瓷砖产业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原有的佛山陶瓷引领四大产区的基本产业格局已经正在被打破。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大产区建陶产量在2008年之前一直占有全国产量的80%以上,现在四省瓷砖产量占全国产量份额由2008年的84.37%下降到2012年的

65.74%。这个数据未来还将继续下降。

全国瓷砖产业广东、福建、山东、四川四大产区的概念已经被彻底推翻,2011年年底发布的《全国瓷砖产能报告》显示:江西省陶企每天生产制造瓷砖的产能达到331.61万平方米,超过四川省250.95万平方米,瓷砖生产制造产能全国第四大;

从统计数据来可,2008年江西省建筑陶瓷产量仅一亿平方米,全国第七,2009年增长134.4%(产量达2.43亿平方米,全国第六);2010年增长98.65%(产量达4.84亿平方米,全国第五);2011年增长23.75%(产量5.93亿平方米,全国第五)。2012年增长6.9%,产量

6.39亿平方米,超过四川成为全国建陶产量第四。

在建筑陶瓷产业转移重新布局的过程中,佛山地区的陶瓷厂大量减少,近几年来,广东陶瓷砖产量几度下降。但是由于转移到内地的陶瓷砖生产制造企业,普遍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综合发展条件远不如在广东地区,在产业转移的后期,更多陶企选择了在广东省内转移扩张(如:恩平、开平、云浮、英德等),或选择与广东人文地理比较接近的广西地区发展,广东省的陶瓷砖产量又有所增长。根据2011年的《全国瓷砖产能报告》,广东省仍然是我国瓷砖的最大生产制造产地,生产线总量、总产能达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尽管近年来佛山地区的瓷砖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但在肇庆、清远、恩平等地大量增加了陶瓷砖生产线。以佛山陶瓷为中心的广东陶瓷砖在全国的龙头地位仍然存在。

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一梯队广东(2012年产量:22.27亿平方米)、福建(产量:21.71亿平方米)、山东(产量:9.32亿平方米)、江西(产量:6.39亿平方米)、四川(产量:5.82亿平方米)。2012年年产量之和65.51亿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72.85%。目前全国陶瓷砖产区第二梯队(1~5亿平方米产量)有:辽宁、湖北、河南、广西、陕西、河北、重庆、湖南八个省市地区,2012年年产量之和20.58亿平方米;占全国产量22.89%。

高速发展、扩张的同时,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旧的产业格局正在开始打破,新的产业格局雏形正在逐步形成,然而新的产业体系尚未全面构成,换句话说就是发展的新产业格局打破了旧的产业格局,显露了建陶产业新格局的一些发展方向,但距稳定的建陶产业新格局的形成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此新形势、新格局下的建陶产业与产区发展已经受到行业、与陶企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我国建陶产业的发展明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扩张,“十一五”期间产量成倍增长,连续八年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二是产业转移,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是我国建陶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产业转移,佛山陶企在全国各地建厂圈地4万多亩;其三是整治提升,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实质的整治提升,使佛山地区关停转的陶企达70%,山东淄博产区陶企关停转近50%,福建晋江产区已经明显感到这方面的压力,夹江产区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甚至高安产区也有所动作;其四是再布局,从表像上看几乎就是遍地开花,新兴建陶产区如雨后春笋,广东的河源、恩平、云浮,江西的高安、景德镇、丰城,广西的藤县,湖北的当阳、蕲春,湖南的岳阳、临湘、衡阳、茶陵,辽宁的法库、建平,陕西的咸阳、宝鸡,安徽的淮北、萧县,河北的高邑、内蒙的鄂尔多斯、山西的阳城、河南的鹤壁,内黄,云南的易门,新疆的米泉等等。前几年(2009~2011年)每年建陶产品产量增长超过50%的省份平均有8个,其中大部分都是超过100%。

佛山陶瓷的概念正在向全国各地渗透,原先佛山陶瓷一枝独秀的概念正在扩大、变化,没有出现像很多人担忧的逐步淡化。随着佛山陶瓷的大规模转移,佛山陶瓷的概念越来越宽,越来越模糊,目前没有逐渐淡化的迹象,随着其范围的扩大,将来是否会被淡化,值得注意。全国建陶产区进入了群雄纷争的后佛山陶瓷时代。由于物流成本的比重增加,建陶产品市场区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并直接导致了生产制造区域化。由于建陶产业集群性的特征,但过于集群又易导致环保与能耗的压力,新的建陶产业格局将全面表现出大范围的相对分散,小区域的有限集中,(也许一地集中100-150条生产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在建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建陶产区彼此将在原材料优势、能源优势、相关区域优势等方面的竞争中逐步完善新的建陶产业格局与产业体系,各个建陶产区将完成自身的产业定位,我国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正在形成的瓷砖产业新格局将对老牌瓷砖产业基地(如:淄博、夹江、闽清、晋江、佛山等)的产能、销售、品牌等各方面都将形成冲击。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淄博陶瓷,其次是福建陶瓷与四川陶瓷。佛山陶瓷由于其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名闻遐迩的区域品牌特征,佛山陶瓷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使佛山当地聚集着更多的陶企总部及机械装备、色釉料配套企业,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的实际效益仍在不断强化,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引起了佛山陶瓷概念的变化而没有淡化。2010年、

2011年大量佛山陶企将战略的重点放回到广东(恩平、开平、清远等地)、广西,泛佛山陶瓷的概念与广东陶瓷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及我国瓷砖产业新格局的构建已经进入尾声,我国瓷砖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后佛山陶瓷时代开始来临,我国瓷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8.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法规,直接影响我国瓷砖产业的发展。如:《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等。

2010年福建晋江发文《晋江市陶瓷行业污染深化整治工作方案》(晋政文〔2010〕442号),下达了晋江市陶瓷行业限期淘汰煤气发生炉使用天然气的工作。下属乡镇纷纷发文承诺2013年9月底之前完成全部“煤改气”工作。2012年10月广东清远市就也出台了《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类似的还有江西高安市、广东肇庆、辽宁法库、山东淄博。事实上,强制所有陶企使用天然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全国仍有不少产区可以使用煤制气,就意味着在正面制造行业的不公平竞争;如果大家都完成“煤改气”,天然气的供应是否能够保证(当年夹江产区就是无法保证天然气的供应,而有不少陶企转用煤制气),建陶产业是一个连续性生产的产业,如果因为断气(无法持续供应充足的天然气)而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负责;

天然气是被垄断的,以后它的价格波动是依据什么机制,谁来监督。

2013年4月工信部发布JC/T2195-2013《薄型陶瓷砖》行业标准发布。最近工信部最近在其公开征求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13年10月8日截止)。《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正式发布开始实行,势必对行业的下一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天然气适用哪些行业

五年前,临沂拥有建陶生产企业73家,生产线136条,而 现在仅剩21家陶企、35条线,短短几年时间,超过70%的陶企及生产线已经退出。

产业规模缩水之严重,与山东淄博一道,堪称近年来全国之最。

这一切的“变化”皆因环保整治。2015年开始,临沂持续掀起猛烈的环保风暴,从退城入园、集中生产、总部产能转移,到“煤改气”,5年来一轮又一轮的环保治理,收割了超过70%陶企的“命”。

除了看得见的陶瓷厂数量及产能规模的缩水, 几轮环保整治后,临沂陶瓷的产业生态、产品配套、销售体系均受到剧烈冲击与损害,这些看不见的“内伤”,才是一个产区最大的“创伤”。

2019年,“煤改气”下的临沂,是全国最“难”的陶瓷产区,强制要求临沂全部陶企改用天然气,令当地陶企数量再次由仅剩的45家缩减至18家,同时高企的生产成本让当地陶企瞬间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

一直以来,“薄利多销”是多数临沂陶企的主要竞争方式,而在使用天然气生产之后,原本就已微薄的利润很难支撑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从而导致27家陶企无力坚持“走下去”,最终退出陶瓷行业。

除了成本压力与挑战陡增, 27家陶企及生产线的退出,让临沂陶瓷的产品结构变得空前单一,此前“一站式购齐”的品类齐全优势瞬间丢失,很多产品难以配套 ,导致一批合作多年的经销商客户不得不外流他地,寻找新的产能替代。

特别是在2019下半年,临沂多数陶企均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一方面是生产成本高企,导致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无价格优势;另一方面是伴随着60%陶企的退出,产业配套及产品体系的完整性遭受剧烈冲击,导致产品结构单一,客户配货难度增大。

哪怕到了2020年,临沂“煤改气”的余波依旧没有消散。2020年复工复产以后,各大产区产品价格较为稳定,但临沂内墙砖却独自走出一波降价操作,甚至有临沂陶企为保障生产线正常运转,连续降价2次,以此拉动产品销售。

据《陶瓷信息》最新统计,在临沂陶瓷现有的35条生产线中,内墙砖生产线为21 条,抛釉砖生产线为6 条,中板生产线为2 条,艺术砖生产线为2条,大板(900×1800mm)生产线为1条,仿古砖、K金砖、背景墙生产线各1条。

在“煤改气”前的2018年初,临沂拥有115条生产线,产品品类涵盖瓷片、耐磨砖、抛光砖、仿古砖、抛釉砖、K金砖、大理石瓷砖、地脚线、背景墙、大规格薄板、负离子瓷砖、透水砖等十余品类,并且规格更齐全、花色更丰富,加之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成为无数经销商购的首选之地

从当前生产线分布来看,临沂仍是全国最大的内墙砖产区之一,虽然与高峰时期相比,在产品品类的多元化,花色、规格的多样性方面均相差较大,但近日《陶瓷信息》在临沂走访获悉, 2020年以来,伴随着临沂的政策环境逐步稳定,临沂陶瓷的产品品类正在逐步完善,“一站式购齐”优势正在逐步修复与回归

临沂的“短板”就是煤改气后产品结构缺失,大大影响了经销商到临沂产区购的信心。2020年来,部分临沂陶企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重新定位,在坚持企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差异化产品,以此补齐“短板”,吸引购商的回流。

如,临沂华宸陶瓷有限公司于去年底对一条红瓦生产线实施改造,并于今年 3月份成功改产600×600mm规格仿古砖,成为临沂目前唯一一家仿古砖生产企业 。而2019年之前,临沂曾有华伟陶瓷、双信陶瓷等多家陶企多条生产线生产仿古砖。但时至去年底,临沂产区已无仿古砖生产企业。

华宸陶瓷仿古砖的投产,让临沂产区的瓷砖品类进一步完善,但在华宸陶企负责人看来,这只是第一步,其公司接下来还将在产品品质提升方面下功夫。

“为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我们在9月底再推出低吸仿古砖。”临沂华宸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临沂产区,不止华宸陶瓷一家陶企在补齐产品结构的道路上前行。 山东宇达建材有限公司在今年成功推出了600×600mm规格抛釉砖,山东华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沂州建陶则分别推出了中板产品,从而填补了临沂产区在产品结构方面的空白 。此外,由临沂萨克米·新天地项目筹建的2条大板岩板生产线现正处于紧张施工中。

临沂萨克米·新天地高 科技 陶瓷项目建设进度。

截至目前,临沂产区产品已涵盖内墙砖、抛釉砖、仿古砖、大板、中板、艺术砖、背景墙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陶企产品结构的不断完善,临沂产区“一站式购齐”优势又在进一步聚集。

据了解,临沂萨克米·新天地项目建设的大板岩板生产线于2020年9月底建成。届时, 临沂产区陶瓷生产企业将达到22家,生产线达到37条,并再次填补临沂在岩板品类上的空白。

现在抛光砖是不是不流行了,大家都选的什么

在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面前,为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人们选择了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的生态型优质能源和燃料。现在,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都对天然气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依赖性。液化天然气(LNG) 是天然气的液态形式,在某些情况下,选择液化天然气比选择气态天然气具有更多的优点。LNG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天然气的应用,但由于其特性,LNG又比天然气有着更广泛的用途。

一、工业用LNG

1、发电

LNG使用高效,经济,在发电中,天然气的热能利用率可达55%,高于燃油和煤,尤其是对调峰电厂而言,天然气取代燃油的优势非常明显?用于发电是目前LNG的最主要工业用途。

2、陶瓷、玻璃等行业

一些能源消耗很大的企业往往距城市或天然气管道很远,或者根本得不到管道输送的天然气,这种情况下LNG的优势更明显?最典型的是陶瓷厂,使用LNG可以使产品档次提高,成本下降? 用在玻璃、陶瓷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及建材业(无碱玻璃布),可极大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或降低成本,从而因燃料或原料的改变,而成为相关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中小城镇生活用LNG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城镇居民更希望能用洁净的能源, LNG作为清洁能源现备受关注,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仅为煤的50%和20%,污染为液化石油气的1/4,煤的1/800?由于管道铺投资设费用大,LNG气化站具有比管道气更好的经济性,在中小城镇可用LNG气化站作为气源供居民使用,此外还可用于商业,事业单位的生活以及用户的暖等?

三、LNG作为调峰的备用气源

作为管道天然气的调峰气源,可对民用燃料系统进行调峰,保证城市安全、平稳供气。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法国等国家,将LNG 调峰型装置广泛用于天然气输配系统中,对民用和工业用气的波动性,特别是对冬季用气的急剧增加起调峰作用。我国在上海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车用LNG燃料

LNG作为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以LNG取代燃油后可以减少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80%的氮氧化物排放,环境效益十分明显,是汽车的优质代用燃料?可以预见,城市在汽车燃料方面逐步用LNG或天然气代替燃油,近年来,它已被世界许多国家重视和推广?俄罗斯在将 LNG 用于汽车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和空中运输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英国的运输公司大部分用LNG为车用燃料

我猜你问的可能是工业用的这一块,一般的都工业用在切割,火攻,燃气锅炉,处理钢板,热处理,暖气,远红外取暖,喷涂线,玻璃生产,灯泡厂,陶瓷窑炉等

星空物语

在对瓷砖市场2018年全面梳理时,“涨价”、“降价”无疑成为最受关注、最牵动人心的两组词汇。

由于全国产区大面积“煤改气”、“环保压力、矿权限制”等政策性作用开始显现,陶瓷工业所需燃料、原材料、运输成本等价格呈现全面上涨态势。

产品方面,产品缺乏核心创新,面临巨大库存总量、银行到期以及春节前结清农民工工资的需要,像抛光砖这种产品售价呈现小幅下挫形势。

2018年的瓷砖行业不仅承受着来自“市场低迷、环保从严、产能过剩”方面的巨大压力,持续上涨的生产及综合运营成本、踟蹰不前的售价更成为产区内各陶瓷生产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政策影响大,成本压力重

对于工业而言,每一份原材料的价格都是决定着成本的,对于瓷砖业来说更是如此。通过市场数据来看,国内瓷砖工业在2018年的表现并不优秀,甚至非常地低迷,归根究柢还是国内相关政策,间接让瓷砖的成本变得高昂,但年终时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下调售价。

而陶瓷的成本上涨,也是因为国内相继出台的几项“煤改气”、“矿权限制”以及“921高速限载”等政策,让陶瓷制造时所需要的一些原材料、染料、运输成本都上涨了不少。

成本上升,出厂价不升反降

按理说较高的成本应该会让商品的出厂单价进一步上涨,但事实并非如此,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陶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本质不一样,国内的大部分陶瓷产业同质化都比较严重,处于一个产能绝对过剩的局面,对于大部分产业而言,涨价都是不能够轻易决定的事情。若是制造陶瓷的这些成本上来了,只能够让企业的利润变少一些,并不代表一定要给成品涨价。

而自从2018年以来,国内很多陶瓷产业的业绩的表现都不是很好,有部分企业目前已经是一个停产的状态,也有不少企业认为是时候提升价格了。但是按照如今的陶瓷市场状况来看,利润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还不及现金流,企业最纠结的还是回笼资金以偿还银行和结算工人工资。目前在山东的陶瓷市场上,一般的0.8m*0.8m规格的抛光砖价格在11~12元左右不等,而同质化较高的同规格金刚石产品价格要在15~19元左右。

2018国内陶瓷行业营收下滑

也许是家具市场审美的转变,也或许是政策的指标,相对于2017年而言,2018的国内陶瓷市场因为价格居高不下的生产运营成本、无法提高的售价等种种压力,销售额的表现不算优秀,加上临近过年,包括员工的变动也较大,这些陶瓷企业可谓是“愁云惨淡”。

不仅仅是在2018,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在2019年的国内陶瓷市场会更加低迷,不局限于如今的状况,以往畅销的抛光砖类产品不再受到人们的欢迎,也不再拥有“地砖之王”这样的称号。就从2018年开年以来,国内某一知名陶瓷生产园区内的抛光砖生产线仅仅保留了7条,其中有5家是生产800×800mm规格普拉提抛光砖,2条线是生产主要满足出口市场需求的600×600mm抛光砖,这7条抛光砖的日产量未达10万平方米。

基础产品——抛光砖前景堪忧

利润方面,在成本增加的基础下,按照普通的出厂价格,规模较大企业一块陶瓷抛光砖的利润仅仅在4毛钱左右,产量更小的抛光砖企业几乎就是在赔钱。加上整个国内市场对于抛光砖的需求越来越少,预计在2019年再无人气的话多家企业都会选择关闭生产线。

根据以上的信息我们不难看出,2018年国内的陶瓷产业大多数都很“难熬”,尤其以抛光砖生产线为例。虽然说能源成本不是让产业门支出最大的,但也是各项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支出。就比如法库陶瓷区最近的“煤改气”工程,在其园区内的40多家产业、200多家小配套产业,都在生产环节上形成了“煤改气”,煤炭价格较低,但天然气的价格却拥有九个月中40%左右的涨幅,虽然2.8元/立方米的价格并非“天价”,但也足以让不少企业的压力变大。

原材料成本上涨

国内的相关杂志针对这一方面也进行了统计,在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的陶瓷行业普遍是在全系统、全链条式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就拿其包装用的纸箱价格来说,2017年的成本价是2.5元,如今是3.7元,而必须的一些化学品,比如硅酸锆等,从2017年底每吨12800元的含税价格涨到如今的每吨14800元了。

在瓷砖行业2018年综合表现时,很多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用了“史上最差”一词,而其中,有着“地砖之王”之称的抛光砖类产品综合表现更是糟糕至极。

以山东为例,今春产区开复工以来,法库产区抛光砖生产线只剩余7条,其中5家企业的5条线生产800×800mm规格普拉提抛光砖,1家企业的2条线生产主要满足出口市场需求的600×600mm抛光砖。经统计,7条抛光砖生产线日产量不足10万平方米。

售价方面,园区某企业在对抛光砖目前利润情况测算数据表明,按照目前11.5元/块的出厂价格,再考虑生产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等综合因素,企业的实际利润已经不足4毛钱,而产量更小的抛光砖企业,按照这个价格销售已经赔钱。

“抛光砖对不少来说,如鸡肋般存在,食之无味、去之可惜。整个东北市场民用尤其是农村抛光砖市场份额正在迅速萎缩,如果明年工程用抛光砖市场没有明显起色的话,那么企业自然不会再轻易开线,抛光砖或将进一步萎缩乃至彻底消亡。”园区某企业负责人对明年抛光砖市场给出了基本判断。

可以确定,抛光砖继续这样下去,现被厂家抛弃,然后就被市场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