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格调整风险评估报告最新指南_天然气价格调整风险评估报告最新指南下载
1.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四章
2.成立一个天燃气经营销售公司,请问需要哪些条件
3.天然气管网建设审批手续
4.企业环境风险怎么防控
企业环境风险怎么防控?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这标志着环境保护部将全面推进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推动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评估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及一般要求。同时配套发布的还有《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以下简称《等级划分方法》)、《突发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以下简称《清单》)、《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行标准对照表》(以下简称《标准对照表》)及《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报告编制大纲》)。
企业环境风险知多少?
环境高发,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是短板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党中央、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的《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同年12月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等要求。
2013年10月,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强调了开展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为摸清全国环境风险底数、说清环境风险状况,环境保护部2010年组织对全国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大类行业的4万余家企业开展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
检查发现,4万余家企业涉及化学物质4万余种,各类环境风险单元10万余个,约32%的企业未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已编制的企业预案中普遍存在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自身和周边环境风险以及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不掌握,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不清楚。而且预案中多组织、机构、制度的描述,多危险化学品危害分析,少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环境保护部系统总结突发环境案例以及国内外工业事故风险评估与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指南,提出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对检查的4万余家企业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各省(区、市)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类似评估方法,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和预案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院有关加强风险评估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原有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地方环保部门、部分央企意见,编制形成了既有事故情景分析又有风险等级划分、既有问题分析又有完善要求的《评估指南》。
怎么用好《评估指南》?
企业可按图索骥分析防控应急措施可行性
怎么用《评估指南》?首先,《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通过指导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急调查、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及其后果情景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施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使企业系统评估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根据可调用的应急,落实可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时,可针对各种突发环境情景制定措施得当、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使预案回归本质。
其次,《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评估指南》指导企业从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环境应急、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对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排查隐患、找出差距,根据其危害性、紧迫性和治理时间,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完善并逐项落实整改。
企业按照这些方法持续排查、治理各类环境安全隐患,不仅可以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水平,还能动态完善应急预案,从而降低突发环境的发生概率,减轻其危害程度。
第三,有助于提升地方和环保部门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根据要求,企业要按照《评估指南》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作为环境应急预案的附件向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地方和环保部门通过评估报告掌握辖区内企业环境风险等级、风险状况及应急情况。这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可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对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在管理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关注重大环境风险企业。
环境风险怎么评估?
分五步评估,并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指南》适用于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清单》给出了310种(类)环境风险物质,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清单》所列物质的企业应当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但是,《评估指南》不适用于尾矿库、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海上石油天然气开设施等9种情况,这9种情况需要制订专门的评估方法、实行专门管理或不属于环保部门监管职责等。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由企业自行编制或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评估分5步实施:
第一步,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是对企业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及其数量、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现有应急等环境风险要素的全面梳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第二步,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及其后果情景的分析,这是将前一步识别的潜在风险,与所有可能的突发环境情景及后果联系起来。这是风险评估的核心,也是解决预案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关键。
第三步,结合风险因素和可能的,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环境应急措施。这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提高预案可操作性的前提。
第四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是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响应水平、降低突发环境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的实现途径。
第五步,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这可用于完善区域环境应急预案及对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也可用于企业的横向对比,提高其重视程度。五步相互关联,紧密衔接,缺一不可。
相关负责人提醒,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可按照《报告编制大纲》的要求编写。
情景分析帮助企业防控风险
突发环境及其后果情景分析是《评估指南》的突出特色。企业应在资料准备及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查阅分析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资料,设置本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情景。通过归纳突发环境历史案例,《评估指南》列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非正常工况、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违法排污、停电断水停气、通讯及运输系统故障以及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等8种可能引发突发环境的情景。企业可结合自身现状参考细化或补充完善。
在确定了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情景后,企业可依据已经出台的标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模型对每种情景下的环境风险物质释放源、释放途径以及可能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进行分析。
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四章
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院安委办再部署!
2016-10-12 中国安全生产报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印发,院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各地区、各单位的探索实践,现就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1总体思路
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2工作目标
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二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各地区要指导推动各类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通过隔离危险源、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要通过与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
三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监管体系1健全完善标准规范
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用标准规范,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业部门要根据本行业领域特点,按照通用标准规范,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各省级安全生产委员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在系统总结本地区行业标杆企业经验做法基础上,制定地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细则;地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企业开展对标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2实施分级分类安全监管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要结合企业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推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对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要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属地基层及有关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要制定实施企业隐患自查自治的正向激励措施和职工群众举报隐患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大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力度。
3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
各地区要组织对公共区域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区域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要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预警,建立完善覆盖城市运行各环节的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优化应急配备,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水平。
4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各地区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如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的安全问题。加强城乡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安全标准,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严禁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高风险项目,或者在高风险项目周边设置人口密集区。制定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时,要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要明确高危行业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严禁新建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最低规模、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要求的项目,现有企业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要责令整改。要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推进提升企业整体安全保障能力。
四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1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支持推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以重点行业领域、高风险区域、生产经营关键环节为重点,支持、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工程、保护生命重点工程和隐患治理示范工程,带动企业强化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要鼓励企业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推动高危行业企业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有效降低安全风险。要大力推进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将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状况、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挂钩,并积极发挥保险机构在企业构建风险管控体系中的作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和部门联合惩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企业主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2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要引导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年度自评,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
要积极培育扶持一批风险管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并为其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监管创造条件。要加强对专业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规范性、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支持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施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信制度。要加快安全技术标准研制与实施,推动标准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态发展。、部门和企业在安全风险识别、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实施。
4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智能化平台,实现、企业、部门及社会服务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要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要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和紧急避险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强化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努力实现企业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异常情况自动报警。
五有关工作要求1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要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部门,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示范带动
要加强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要大力推进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工作,积极探索总结有效做法,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强化示范带动。
3强化舆论引导
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推广一批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重大隐患突出、事故多发的地区和企业,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4强化督促检查
各地区要加强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情况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地方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
成立一个天燃气经营销售公司,请问需要哪些条件
一、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
一是完善全国天然气规划体系。各省(区、市)根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区的天然气发展规划,并配套制定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子规划,报院能源主管部门备案;大中城市也要制定管网等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并报省级人民主管部门备案。
二是通过页岩气探矿权招标试点,推动上游市场化改革;在管输和配气领域以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为试点,探索天然气管输、配气服务与天然气供应业务分离的有效途径;制定合理的管输价格标准,引导企业降低投资成本和造价。
三是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建设单位、运营企业、销售企业以及用户等相关各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天然气供应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安全稳定供气,促进天然气产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研究制定储气调峰有关制度,明确供用气各方责任。天然气销售企业应当逐步建立天然气商业储备,满足市场季节性调峰和供应中断时应急用气需求,以及直供天然气用户的调峰应急用气需求。城镇燃气经营企业也要建立天然气商业储备,满足所供区域的日、小时调峰和应急用气要求。
五是加大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评价力度,适时开展试开工作。
二、建立完善天然气勘查开发促进机制
一是推动天然气探矿权、矿权竞争性出让制度,严格探矿权退出机制,加快增储上产。二是做好天然气勘查开发与其他固体矿产勘查开发的衔接工作,协调解决天然气勘查开发区域与其他固体矿产矿业权、整装勘查区重叠问题。三是天然气勘查开发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四是明确页岩气作为新矿种的管理办法,继续推进和扩大页岩气探矿权区块招投标工作。
三、落实页岩气产业鼓励政策
将页岩气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和引导,推进页岩气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推动页岩气科学发展。参照煤层气政策,研究制定具体的页岩气财政补贴等支持政策;依法取得页岩气探矿权、矿权的矿业权人或探矿权、矿权申请人可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减免页岩气探矿权和矿权使用费;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鼓励类项目项下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包括随设备进口的技术),按有关规定免征关税;页岩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定价;优先用地审批。
四、积极推动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核准目录修订工作,经院批准后下放部分天然气管道核准权限,并建立地方省市管网等基础设施规划备案制度。二是抓紧开展非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库址普查筛选和评价工作。三是加快地下储气库及其他储气设施核准工作,确保储气设施与管网联通。四是对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项目,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进口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五是鼓励省际管网互连互通。六是积极研究天然气战略储备问题。七是依据沿海天然气接收站布局,加强与港口规划的衔接,配套建设港口接卸中转储运设施,做好通航安全影响评估和岸线使用审批工作。八是加强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力度。九是继续按《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要求,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天然气储运设施和城市供气管网。
五、引导天然气高效利用
一是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并组织实施,鼓励和支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LNG汽车和船舶燃料等高效天然气利用项目,制定船用LNG燃料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鼓励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二是各地和电网企业应加强配电网建设,电网公司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纳入区域电网规划范畴,解决分布式能源并网运行问题。三是对城镇居民用气等优先类用气项目,地方各级可在规划、用地、融资、收费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四是统筹考虑天然气产地的合理用气需求。符合条件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气化项目,可按税法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将LNG接收站冷能利用纳入LNG项目核准评估内容,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
六、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一是建立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变化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充分发挥价格在调节供求关系中的杠杆作用,并为天然气价格最终市场化奠定基础。二是研究建立上中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三是鼓励天然气用气量季节差异较大的地区,研究推行天然气季节差价和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引导天然气合理消费,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鼓励天然气生产企业、下游用户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储气调峰设施的建设,支持发展可中断、可转换、可调节的天然气用户。四是研究建立国家级天然气交易市场问题。
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完善天然气产业相关制度,依法加强监管。二是深入研究管网专营化运行管理机制,为培育竞争性市场创造条件。三是实施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向第三方提供准入服务。四是明确参与天然气供应的相关主体储气调峰义务。五是逐步构建与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相符的监管体系和政策体系。
八、保障管道安全运行
一是研究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实施细则,完善有关配套法规和标准。积极开展向全社会特别是管道沿线群众普及管道保护法的宣传活动。督促指导管道企业落实管道保护责任,严格履行各项法定义务。
二是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管道保护工作的领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指定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建立管道保护工作联系制度。
九、加强国际合作
按照互利双赢原则参与海外天然气开发项目;鼓励开展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与国外公司的合作,通过对外合作,引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院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协调和指导,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推动规划各项指标和任务的落实。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配合,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根据各自的职责,细化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建立滚动调整机制
院能源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做好中期评估。根据国内天然气生产实际和国际天然气市场新形势,适时调整规划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项目,保障安全稳定供气,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编制年度实施
对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要制定年度实施,指导各地区和有关企业按照国家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开展工作。同时,要研究建立规划实施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施。
天然气管网建设审批手续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
燃气经营区域、供应方式和规模、燃气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等符合依法批准并备案的燃气发展规划。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
1、应与气源生产供应企业签订供用气合同或供用气意向书。
2、燃气气源应符合国家城镇燃气气质有关标准。
(三)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设施。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生产、储气、输配、供应、计量、安全等设施设备。
2、燃气设施工程建设符合法定程序,竣工验收合格并依法备案。
(四)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有固定办公场所、经营和服务站点等。
(五)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
扩展资料:
天然气投资需注意的事项:
1、在交易之前,可以先看4小时图,确定趋势和方向;再看1小时图,关注过渡时段的趋势,研判下一时段的走势,过度时段,比较重要,承前启后。
2、时间周期越短,反映越快,灵敏度越高;5分钟适合做超短线,灵活多变,趋势不稳,只是,可以先知先觉,嗅出后市的走势和趋势。可以选择很好的进仓与平仓点位。尤其是价位运行到支撑或阻力附近,可以研判后市。
3、15分钟图,适合做现货投资短线交易,一般来说,比较适合新手练习和实用。看准15分钟K线走势下单,一次赢利2点是没有问题的。同时,5分钟只是适合超短线操作,未能分出个趋势来,因此,不建议新手操作。
4、在现货投资的实时行情图中,均线也有背离,指标更不在话下。如果均线在小时图是上行,但是在15分钟图是下行,暗示逆转即将到来。如果均线在15分钟图是下行,但价格欲上涨,价格迟早会下行,比如被枢纽点弹回。辉火认为此时此刻,对于现货投资者来说,可以抉择,你最好准备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企业环境风险怎么防控
前期批准阶段企业准备建设管道燃气的申请报发改委审批(县区内的由县级发改委审批,跨县的由市级发改委审批,跨市的由省级发改委审批)二、开工前的准备阶段(一)立项1.待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企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管道燃气的初步设计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后到发改委办理立项,取得关于XX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1.持项目核准书、选址意见书以及站区规划文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到市规划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环评、安评、消防以及水土保持等(可同时进行)1.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制作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并报市安监局审批、备案2.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制作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并报环保局审批、备案3.到消防部门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4.通过第三方机构,到对应的部门办理节能评估、压覆矿产、水土保持、林业砍伐权、公路通过权、地质灾害、职业健康、文物保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手续。(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持安评、环评以及第三方机构协助办理的节能评估等手续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五)建筑施工许可证持消防设计评审意见以及市建设局批复的施工设计审查意见到建设局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六)压力管道安装告知手续持压力管道质量证明书、安装许可证到市监局办理告知手续三、竣工验收阶段(一)建设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进行竣工验收。
办理安评、环评、消防等验收手续1.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制作安全评价验收报告,并报安监局备案、批复。2.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制作环境评价验收报告,并报环保局备案、批复。3.消防部门验收并出具消防验收意见书。4.气象部门验收并出具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5.质监部门验收并出具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6.持安全评价验收报告、环境评价验收报告、消防验收意见书、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特种设备检测报告及项目施工资料到建设局办理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
办理管道燃气经营许可证1.到建设局办理相关档案归档。2.到建设局办理燃气经营许可初审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企业环境风险怎么防控?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这标志着环境保护部将全面推进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推动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评估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及一般要求。同时配套发布的还有《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以下简称《等级划分方法》)、《突发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以下简称《清单》)、《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行标准对照表》(以下简称《标准对照表》)及《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报告编制大纲》)。
企业环境风险知多少?
环境高发,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是短板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党中央、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的《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同年12月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等要求。
2013年10月,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强调了开展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为摸清全国环境风险底数、说清环境风险状况,环境保护部2010年组织对全国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大类行业的4万余家企业开展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
检查发现,4万余家企业涉及化学物质4万余种,各类环境风险单元10万余个,约32%的企业未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已编制的企业预案中普遍存在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自身和周边环境风险以及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不掌握,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不清楚。而且预案中多组织、机构、制度的描述,多危险化学品危害分析,少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环境保护部系统总结突发环境案例以及国内外工业事故风险评估与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指南,提出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对检查的4万余家企业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各省(区、市)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类似评估方法,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和预案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院有关加强风险评估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原有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地方环保部门、部分央企意见,编制形成了既有事故情景分析又有风险等级划分、既有问题分析又有完善要求的《评估指南》。
怎么用好《评估指南》?
企业可按图索骥分析防控应急措施可行性
怎么用《评估指南》?首先,《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通过指导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急调查、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及其后果情景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施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使企业系统评估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根据可调用的应急,落实可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时,可针对各种突发环境情景制定措施得当、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使预案回归本质。
其次,《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评估指南》指导企业从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环境应急、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对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排查隐患、找出差距,根据其危害性、紧迫性和治理时间,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完善并逐项落实整改。
企业按照这些方法持续排查、治理各类环境安全隐患,不仅可以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水平,还能动态完善应急预案,从而降低突发环境的发生概率,减轻其危害程度。
第三,有助于提升地方和环保部门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根据要求,企业要按照《评估指南》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作为环境应急预案的附件向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地方和环保部门通过评估报告掌握辖区内企业环境风险等级、风险状况及应急情况。这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可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对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在管理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关注重大环境风险企业。
环境风险怎么评估?
分五步评估,并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指南》适用于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清单》给出了310种(类)环境风险物质,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清单》所列物质的企业应当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但是,《评估指南》不适用于尾矿库、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海上石油天然气开设施等9种情况,这9种情况需要制订专门的评估方法、实行专门管理或不属于环保部门监管职责等。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由企业自行编制或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评估分5步实施:
第一步,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是对企业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及其数量、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现有应急等环境风险要素的全面梳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第二步,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及其后果情景的分析,这是将前一步识别的潜在风险,与所有可能的突发环境情景及后果联系起来。这是风险评估的核心,也是解决预案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关键。
第三步,结合风险因素和可能的,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环境应急措施。这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提高预案可操作性的前提。
第四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是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响应水平、降低突发环境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的实现途径。
第五步,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这可用于完善区域环境应急预案及对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也可用于企业的横向对比,提高其重视程度。五步相互关联,紧密衔接,缺一不可。
相关负责人提醒,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可按照《报告编制大纲》的要求编写。
情景分析帮助企业防控风险
突发环境及其后果情景分析是《评估指南》的突出特色。企业应在资料准备及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查阅分析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资料,设置本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情景。通过归纳突发环境历史案例,《评估指南》列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非正常工况、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违法排污、停电断水停气、通讯及运输系统故障以及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等8种可能引发突发环境的情景。企业可结合自身现状参考细化或补充完善。
在确定了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情景后,企业可依据已经出台的标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模型对每种情景下的环境风险物质释放源、释放途径以及可能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进行分析。
风险矩阵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等级划分方法》是《评估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指南》提出了重大、较大和一般3级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风险等级高低主要取决于3个要素:
一是企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及其数量(Q)。企业涉及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之和,能较好地表征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固有风险。
二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技术水平(M)。分析总结历史突发环境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控制、水和大气风险防范措施、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6个方面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三是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E)。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将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
综合考虑环境风险受体的规模、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及与企业的距离,将环境风险受体划分为3种类型。
通过风险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以突出Q、M、E这三大要素对风险等级的决定作用。
环境风险物质会适时调整
《清单》是《等级划分方法》的基础。《清单》中310种(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有突发环境记录的物质以及《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物质临界量的确定遵循危害等值原则,参考了美国《清洁空气法案》中风险管理(RMP)、欧盟塞维索指令以及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国内外法规、标准。
《清单》从编号228至238均规定了一类物质,如编号236“有毒化学物质”就是对所有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进行兜底性规定。地方各省级环保部门可参照《清单》制定本省的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将未列入《清单》但引发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的化学物质补充到清单中,环境保护部也将根据应用情况适时对《清单》进行调整。
关于《标准对照表》
《标准对照表》总结了现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大型石化集团的企业标准,供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参考。
与现行其他风险评估方法的主要区别
《评估指南》主要用于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的评估,是企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基础。《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指南(试行)》主要用于对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化学品长期、累积和持久性危害及不利影响的评估,侧重为危化品环境管理登记服务。《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主要用于部分重点行业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硫酸、氯碱以及粗铅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主要用于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