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天然气价格走势_生意社天然气价格行情监测

日经225股价指数是什么呢?

日经225指数日经225指数,是由日本经济新闻推出的东京证券?的225品种的股价指数。因此种指数延续时间较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为考察日本股票市场股价长期演变及最新变动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标,传媒日常引用的日经指数就是指这个指数。

道·琼斯借数,即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价指数。它以在纽约证券挂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为编制对象,由四种股价平均指数构成,分别是:以30家著名的工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以20家著名的交通运输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运输业股价平均指数;以6家著名的公用事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公用事业股价平均指数;以上述三种股价平均指数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股价综合平均指数。在四种道·琼斯股价指数中,以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最为著名,它被大众传媒广泛地报道,并作为道·琼斯指数的代表加以引用。道·琼斯指数由美国报业集团——道·琼斯公司负责编制并发布,登载在其属下的《华尔街日报》上。历史上第一次公布道·琼斯指数是在1884年7月3日,当时的指数样本包括11种股票,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华尔街日报》首任编辑查尔斯·亨利·道编制。1928年10月1日起其样本股增加到30种并保持至今,但作为样本股的公司已经历过多次调整。道·琼斯指数是算术平均股价指数。

什么是日经225指数

经济平均指数,简称日经平均指数Nikkei225,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推出的在东京证券交易的225品种的股价指数。

什么是日经225股票指数?拜托各位了3Q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日经225股票指数是指由日本经济新闻推出的东京证券的225品种的股价指数。

而什么是股市指数呢?说白了,股票指数是由证券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如何能直观地知晓当前各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呢?通过观察指数就可以。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对我们来说是有点复杂的,就不在这儿详细分析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有针对性的分类,股票指数大概有这五大类: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规模指数,举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沪深300”指数,它反映的整个沪深市场中代表性好、流动性好、交易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股票的整体状况。

另外,“上证50”指数也属于规模指数,说的是上证市场规模较大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代表则是某个行业的整体情况。比如“沪深300医药”就是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的17个医药卫生行业股票整体状况,反映出了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怎么样。

主题指数,则代表某一主题的整体情况,那么相关指数有“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经过文章前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知道,指数实际上就是选择了市场上有代表性的股票,所以,如果我们就可以通过指数比较迅速的获得市场整体涨跌状况的信息,那么我们就能顺势看出市场热度如何,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的走势是怎么样的。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日经指数交易时间

日经225指数的主交易时间为当地时间9:00-11:30和12:30-15:00,每周交易五天。日经225指数是追踪在东京证券上市的225家最大的日本公司的表现股票指数,是衡量市场实力的关键指标,也是具有全球性参考意义的主要亚洲股市基准。

日经225指数于1950年推出时设定的值为250,属于价格加权指数而非市值指数。也就是说,日经225指数和道琼斯指数一样,指数价格来自其成份股的每股价格,不同于成份股按市值排名的德国DAX指数或FTSE100指数。

1.日经225指数的成份股

按权重计算,日经225指数的最大成份股是时尚品牌优衣库的控股公司FastRetailing、投资机构软银集团和电子巨头东京电子。

比较新的成份股有NGKSparkPlugCo,其于2020年10月被纳入。

2.日经225指数行业权重

金融资本品/其它材料消费品交通运输与公用事业技术

日经225指数成份公司的变化频率如何?

每年10月的年度回顾,日经225指数被审视并可能对其成份股进行相应的调整。筛选标准是对流动性和“行业平衡”的考量,如上饼图所示,将36个日经工业分类合并而成6个行业类别。

当一只成份股因为公司破产或公司集团重组等原因而退市时,将被从日经225指数中删除,代之以新的成份股。

3.日经225指数如何计算?

日经225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调整后的价格之和除以一个除数。该除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在计算价格加权指数时与市场运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被称为“道氏调整”_以保持日经225指数的连续性。

日经225指数走势

你好,日经225指数下跌0.36%至27927.37。日经225指数又称日经平均指数,是由225个品种组成的股票价格指数。它在东京证券交易,由日本经济通讯社于19年推出,是日本经济的风向标,也是亚洲市场最重要的股指之一。

1、日经225指数样的股票来自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电力与天然气、仓储、水利与工业、矿业、固定业、金融与服务业,涵盖范围广泛。其最高点出现在1989年12月29日,一度升至38957.44,之后继续下滑,也成为日本经济黄金时代的结束。目前国内有很多平台可以在交易日通过期货225指数。投资者在完成注册认证后,即可根据日经指数进行交易。日经225指数期货的交易模式为t+0交易和保证金交易两种交易方式。

2、它是日本经济通讯社在编制和发布的股票价格指数,反映了日本股市的价格变化。该指数从1950年9月开始编制。首先,修正后的平均股价是从东京证券一级市场上市的225家公司的股票中计算出来的,即所谓的“郑东修正后的平均股价”。15年5月1日,日本经济通讯社从陶氏化学公司购买商标,用陶氏化学改性指数法计算。该指数也更名为日经平均股票指数。1985年5月合同到期后,经协商更名为“日经股指”。

3、现在日经指数分为两组。一个是日经225指数。该指数以东京证券一级市场上市的225只股票为样本股,包括150只制造业、15只金融业、14只运输业和46只其他行业。样本股原则上固定,以1950年平均股价176.21元为基准。该指数自1950年以来连续编制,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它已成为反映和分析日本股市价格长期变化趋势的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数。

4、日经平均股票指数是根据东部第一证券上市股票中交易量最活跃、市场流动性最高的225只股票的股票指数,通过修正算术平均计算得出的。

日经225指数是什么意思?

日经225指数又叫日均平均股价指数,是日本历史最长的股票指数。是东京证券,将第一市场上市的225家公司的股票,通过算术平均的计算方法,将这225只股票编制在一起组成的指数,该指数的成分股包括多个行业,因此能反映大多数东京股票的走势。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它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

股票概念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交易时间

大多数股票的交易时间是:

交易时间4小时,分两个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开始,投资人就可以下单,委托价格限于前一个营业日收盘价的加减百分之十,即在当日的涨跌停板之间。9:25前委托的单子,在上午9:25时撮合,得出的价格便是所谓“开盘价”。9:25到9:30之间委托的单子,在9:30才开始处理。

如果你委托的价格无法在当个交易日成交的话,隔一个交易日则必须重新挂单。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证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

交易费用

股票买进和卖出都要收佣金,买进和卖出的佣金由各证券商自定,一般为:成交金额的0.05%,佣金不足5元按5元收。卖出股票时收印花税: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

年份 贸易额(亿美元) 增长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2006 334 15

2007 481.6 44.3

2008 500

一 对中俄贸易潜力的基本估计

2004年中俄两国***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亿~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番方可实现600亿美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600亿美元,到2009年就可达到800亿美元。问题是,随着中俄贸易规模和基数的增大,今后每年的增长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罗斯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俄罗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出口和从俄进口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实现中俄贸易额600亿~800亿美元的重要依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贸易确实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2004~2005年中俄贸易只用1年时间就接近300亿美元大关①(见下表)。

我们必须看到,中俄贸易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或称非规律性因素,如中国购买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这种购买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也不是贸易持续增长的稳定因素。因此,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增长,能否继续保持加速势头,主要还要看一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潜力。

(一)俄罗斯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罗斯对以下几类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1.机电产品。目前,在俄罗斯现有的家电中有相当多数量需要淘汰。据了解,彩电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对电冰箱、空调和小家电的需求旺盛。近10年来,俄罗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机、拖拉机数量减少近一半,设备年报废率达6%~10%,急需更新农业机械、农机具和建立新的维修体系。俄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落后,木材只能实行初加工,这类机械产品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随着俄罗斯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对建材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俄所需的保温材料70%靠进口,门窗材料的进口占55%,水暖器材占67%,屋面材料占91%,胶合板占60%,油漆占27%,金属瓦占75%,天然瓦占90%。

3.纺织服装。目前,俄每年对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大约为360亿美元,包括服装、鞋类、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丝绸等。俄纺织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据俄专家预测,未来5年俄对家具的需求将增长5~7倍。俄家具生产的最大障碍是设备陈旧,老化率达70%~80%,其中有40%的设备使用期已达20多年。俄生产家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进口,高质量的贴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家具出口俄罗斯的主要问题是设计风格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5.农产品。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欧洲部分调运成本很高。目前,仅远东地区每年粮食缺口80万吨左右,蔬菜缺口40万吨,肉和肉类制品缺口40万吨,奶和乳制品缺口60万吨,水果缺口40万吨。俄远东地区的蔬菜需求有80%从黑龙江省进口,市场价格是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4~6倍①。

(二)中国市场对俄罗斯一些产品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从未来5~10年的时间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的很多产品,包括技术产品的需求,不仅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可以预测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势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尤其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能源进口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以石油为例。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 027万吨,2001年为6 026万吨,2002年为6 941万吨,2003年为9 112.63万吨,2004年为1.228 155亿吨,2005年为1.3亿吨①。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取多元化战略,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这种多元化战略中的重点。在过去6年从俄进口石油数量的不断增长中,我们就会看到中俄石油贸易的广阔前景。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为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 077.4万吨,2005年为1 278万吨②。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通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必将会日益扩大,如果考虑石油价格的上涨,双边能源贸易的总额将更加可观。

2.中国对俄罗斯核工业技术设备的需求潜力仍然很大。从中国的能源战略看,加速核能的开发利用、建设更多的核电站已列入中国的长期建设规划之中,而在这一领域俄罗斯具有很大优势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中国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续的特点。目前,中国木材有40%需要进口,而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国这一缺口。只是俄罗斯把木材视为一种战略,因此,在伐和出口方面取了限制措施,从而使中俄木材贸易受到了政策制约。尽管如此,中国从俄进口木材的贸易额还是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中国从俄进口木材为593.1万立方米,2001年为876.5万立方米,2002年为1 480.84万立方米,2003年为1 436.7万立方米,2004年为1 701万立方米,2005年为2 004.32万立方米③。

4.中国对俄罗斯的煤炭、矿产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这种需求不会减弱或消失。俄罗斯有这方面供给能力,中国的需求规模和购买能力毫无问题。

5.中国对俄罗斯的大型电站设备和大型工程建筑机械的需求也将会保持相当大的规模与相当高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仍将是和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俄罗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机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6.中国在很多领域对俄罗斯的技术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如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核工业技术、农业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虽然中国已制定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但从基础研究到形成产业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俄罗斯在上述技术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总体技术水平看,俄罗斯的技术有1/4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1/2处于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术水平与美国旗鼓相当。因此,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潜力非常大,如果俄罗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能真正把中国当作可信赖的战略伙伴,能彻底摆脱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中俄之间的技术贸易前景广阔。

二 影响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对俄罗斯贸易没有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

2005年中俄边境贸易总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这仅仅是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实际边境贸易额要比这大得多。中俄贸易之所以能达到300多亿美元的规模,除边境贸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项目和大宗贸易的拉动,如军工产品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和电站建设配套产品贸易,而正规的一般性商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浪淘沙之后,中国对俄贸易的个人、个体企业和国有大型贸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罗斯。因此,目前,对俄贸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非规模化、非规范化。这种贸易形式要上台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比较困难。

(二)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商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虽然中国对该地区的贸易最有地缘优势,但该地区人口毕竟有限,总共600多万,且收入水平比俄欧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费层次较低,市场容量有限。如果说中国沿边省市做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市场还可以理解,或者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全国企业都要挤到这一地区做贸易,就使国际贸易竞争变成了一种国内企业竞争和地区竞争,各方贸易利益都将减少,而且从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种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表现。

(三)对俄罗斯贸易通道狭窄已成为发展中俄贸易的瓶颈

在中俄边境贸易口岸中,绥芬河的条件最好,过货量最大,也是直接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的贸易口岸。然而近些年来,绥芬河的过货量已经饱和。在绥滨铁路上,绥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为单线;绥芬河―格罗捷科沃26公里仍为套轨。绥阳―东宁的地方铁路虽然已完工,但尚未与俄方接轨。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大桥至今也没建起来,人们期望的经牡丹江、绥芬河到俄罗斯港口,通向日韩、北美的出海口和连接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路海联运通道没有完全打开。目前,虽然通往绥芬河、黑河的境内公路有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状况仍然很差,进口的大量商品无法迅速运出。

(四)目前“灰色清关”仍然盛行,虽然是两厢情愿,但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中国商人或企业

中国商品被查抄、被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中国来说,“灰色清关”造成中国人之间竞相压价,干扰整体开发俄罗斯市场,有损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形象,是中俄贸易的一大隐患。从俄罗斯角度看,“灰色清关”使国家税收流失,干扰正常贸易秩序,腐蚀国家工作人员,败坏俄罗斯声誉,甚至影响“入世”进程。

(五)近年来,俄罗斯对木材、矿产等原料型产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这些产品都是中国需要进口的商品

要继续扩大中俄贸易的规模,就需要加强中俄相互投资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国对俄的开发与产品加工领域的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提升中俄贸易档次。然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一是在俄有关投资法律、法规中有很多技术性要求,经常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地方法律与联邦法律不一致,税收等相关法律不稳定,且经常出现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对外来投资设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气开发,禁止购买不动产,限制外商参与国家购和企业私有化的竞标等。四是行政壁垒,如对外资进入俄银行体系设置条件,对外资在俄企业持股规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气企业的资本不能超过20%)。五是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及与投资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低效率、官员的腐败和社会治安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六)中俄在贸易结构方面已开始出现摩擦与争议

近年在中俄贸易中,中国对俄出口主要是轻工产品和电子产品等,基本上属于制成品,而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矿产品和各种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目前,在中国对俄出口中轻纺产品占50%左右,而从俄进口中原材料产品约占60%。对于这种情况,俄方不但出现了抱怨情绪,甚至还产生了反感甚至戒备心理,认为中国只盯住俄罗斯的战略,而不愿更多地购买俄罗斯的机电产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国多进口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对于俄方的这种情绪、心态和要求,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理智地、客观地给予解释和说明。首先,中俄贸易从总体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俄方顺差,这与中美贸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贸易之所以出现这种贸易结构,绝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双方的产业结构和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决定的。如果没有这种互补性,中俄贸易也无从谈起。其次,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多属于粗制滥造,在质量上、工艺上与欧美产品无法相比,且售后服务及零配件供应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国客户难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国出口的大型核电站设备,其设计思路堪称世界一流,但工艺质量却常出现问题。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从欧、美、日等国进口机电产品的企业,多为这些国家在华投资设厂的企业,而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中这类企业很少,因此,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运输线路的改造和建设,打通对俄贸易大通道

最近几年应完成绥芬河口岸扩能改造、绥芬河―格罗捷科沃套线改造、绥芬河―牡丹江的复线改造和建设东宁―乌苏里斯克的地方铁路。完成哈尔滨―绥芬河和哈尔滨――满洲里的电气化改造。加快推进黑河大桥和古洛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及萝北、饶河大桥建设,完成牡丹江―绥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设。

在水路方面应尽快完成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工程,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同江―哈巴罗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抚远江海联运线港口扩张工程。

(二)以边境口岸市县为后方,以俄远东地区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场(俄欧洲部分)进军

俄欧洲部分市场消费水平高、支付能力强,市场潜力大,是我们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层次的目标市场。最近,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正与有关企业筹划在莫斯科建立中国机电产品城。笔者认为,这是向俄市场纵深发展的好思路。要进入和扩展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贸易基地、仓储系统和销售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的贸易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对俄贸易的商业集团或联合体,以最优质的商品、最合理的价格、最好的售后服务和最畅通的供货渠道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市场展开竞争。

(三)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龙江省沿边市县已建起了对俄粮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后应努力扶植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把沿边对俄出口基地规模、质量、效益做上去,并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四)以投资带动贸易,实现对俄投资贸易一体化

如上所述,俄罗斯在很多产品生产方面希望外来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需要外来投资,在开发和深加工领域需要外来投资。我们应抓住机遇,在俄境内建立能满足俄市场需求的企业,生产产品在俄销售。这种形式将可避开过境贸易的各种难题,又可依据俄市场变化情况和消费者的要求,随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规格。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机械设备、原材料还需从国内进口;有些产品在俄加工后也可返销国内市场或销往第三国市场,因而产生投资对贸易的带动效应。笔者认为,在俄境内建立生产加工园区的方式可以规避在俄投资的很多风险,也能较容易与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园区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担,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

(五)南北企业联手,共同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

近年来,南方企业对俄罗斯市场和投资的兴趣日益浓厚,但由于对俄市场和投资环境缺乏了解,鲜有与俄和商人打交道的经验与教训,因而谨慎小心、顾虑重重。而黑龙江省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如能与南方企业的资金优势、经营优势结合起来,联手在俄罗斯进行项目投资,应该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会在俄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当然,这种投资方式的成功关键在于项目选择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互信关系。

(六)借助俄方企业优势,实行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

目前,俄罗斯有很多大中型国有和私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技术设备陈旧,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换代又资金不足。对于这类俄方企业,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可取买壳经营的投资战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业的各种复杂程序,享受本地企业的各种相关待遇,还可充分利用俄方企业易于与俄当地有关部门打交道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中方在资金、应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当然,这种中俄合资企业需要把产权划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则界定清楚,解决好俄方人员安置与债务责任,同时要选好未来发展的项目和设计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七)依托绥芬河的口岸优势和背靠俄罗斯林业的优势,建立覆盖东亚地区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绥芬河的龙江商联集团正在筹备建立木材,这个项目的思路很好。我们应积极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这个木材要按国际化标准设计,用现代电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还可从事期货贸易;不但要吸收中国客户进入,更要吸引俄罗斯的卖方客户进入;不但买卖绥芬河市场的木材,还应买卖整个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木材;它的买方客户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面向东北亚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俄罗斯的林业是这一交易市场的重要支撑,如果俄罗斯卖方客户能大量进入这一市场,不但会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还会使木材价格更加透明公正,并且可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这种实际利益会推动俄罗斯的相关利益群体,要求放松和放宽对木材出口及森林伐的限制,从而保证中方对俄木材进口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八)发展和规范边境贸易,率先在绥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

中俄边境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起伏,现在应该说已经日益规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边境贸易已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双边口岸经济的发展和人员就业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罗斯对边境贸易取了紧缩政策,自然人过境免税携带商品从50公斤减至35公斤,其意图是要将边境贸易“逼”向正规贸易,以增加联邦的税收。但这损害了俄边境地区的经济利益,俄边境地区非常支持边境贸易,因为它体现着双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经济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团已在绥芬河中方海关区域投资建立起贸易综合体,在该综合体的区域内设有产品加工区、商品仓储区和休闲区,在中俄边境地区修建起一个人工湖和两座五星级宾馆,在海关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团承建。这样,原来设在边境的互市贸易区已开始向“一区跨两国”的中俄自由贸易区和综合贸易区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会扩大边境贸易的规模,更将增强其后劲和吸引力。对此,中国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协助,尤其应与俄方沟通相关事宜,解决中俄在政策上的协调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现在,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头,其战略视野和投资气魄令人钦佩,而更应勇于创新,知难而上,与企业共同做好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

1] 刘华芹. 针对中俄贸易现状 调整对俄出口战略[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19,(11)

[2] 龚萍. 中俄贸易能否驶入快车道[J]. 时代经贸 , 2006,(04)

[3] 支晓. 俄罗斯市场风情[J]. 中外鞋业 , 2003,(01)

[4] 刘宝荣. 大选后的中俄贸易前景[J]. 黑龙江对外经贸 , 1996,(06)

[5] 孙洪亮. 中俄贸易现状及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1998,(01)

[6] 隆国强. 准确把握特殊性——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 , 2003,(02)

[7] 邸阜生. 关于发展中俄贸易的几点看法[J].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 1996,(08)

[8] 陆健. 开拓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J]. 纺织信息周刊 , 2005,(25)

[9] 刘宝荣. 中俄贸易何日再现辉煌[J]. 国际贸易 , 1995,(08)

[10] 吴承璘.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新时期中俄贸易[J]. 国际市场 , 2001,(07)

(1)Marat Terterv 《与俄罗斯做生意》,刘鹏俊、赵海修译。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6年。

(4)王奇编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资中药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下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

年版。

(8)邵继勇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9)伶建舟、王勇编著:《铁碗普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0)娄芳著:《俄罗斯经济改革—从“休克疗法”到“国家发展战略”》,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俄阿尔弗雷德科·赫著:《出卖苏维埃帝国》,袭因、邹用九译,新华出

版社2000年版。

(l2)俄利斯·叶利钦著:《日记—叶利钦自转》·曹鳗西、张俊翔译,译

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那日著:<<中国周边市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刘兴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编:<<中俄经贸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年

版。

(15)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6)Battler Alex著;张健荣译: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 Terterov, Marat主编,吕博等译:《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年版。

(18) Kuchins, Andrew C. 主编,沈建译:《俄罗斯在崛起吗?》,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